五月二十五日 - 聖靈
耶穌給門徒臨別的教訓時,特別介紹聖靈是除了耶穌外的另一位保惠師,祂也是真理的聖靈,乃世人不能接受的;因為他們不見祂,也不認識祂。信徒們卻認識祂,因祂在世上與我們同在,也活在我們生命中。祂來了不單替代了耶穌在世上的工作,更不斷地提醒我們耶穌的教訓。...
五月二十四日 - 事奉的時機
事奉神不單是要做得對,更重要的是在甚麼時候去做,這在信徒的事奉中是個成敗的關鍵,以薩迦人知道在何時要作何事,作事的時機在乎神,所以人要等候祂才不至於輕舉妄動,好人可以做出壞事來,都是因為缺乏尋求神的時機,這便是事奉中的辨別能力了。...
五月二十三日 - 到底的愛
耶穌在最後晚餐時親自向門徒們表達祂的愛,祂愛世間屬自己的人,這愛是愛到底的愛,是持續不斷的,是不會退色,時常在那裡,也不會因環境而有所變更的愛。世上的愛是多麼短暫及條件性,但耶穌的愛是永恆及無條件,無論甚麼事發生,都會到達終點。祂不但在座上作這教導,更離座去洗門徒們的腳來作...
五月二十二日 - 一粒麥子
「一粒麥子」的教訓是耶穌對那些尋求祂及要服事祂的人說的,表明祂要門徒們怎樣去服事祂。當時有些希臘人要求見耶穌,於是求腓力去安排,腓力又告訴安得烈,再一起告訴耶穌。耶穌的回答非常費解,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,跟著祂用一粒麥子的比喻去解釋這句話,其實跟希臘人的要求無關,而是教導...
五月二十一日 - 由她吧!
耶穌向猶大作了一個嚴重的斥責,去支持馬利亞所作的,祂也道出了整件事的意義:「由她吧!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。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,只是你們不常有我。」馬利亞這個親熱的舉動與猶大在旁的批評冷語,實在有天淵之別。寫福音書的約翰忍不住要透露一些真相,說猶大的惡言「並不是掛念窮人...
五月二十日 - 不可調解的分歧
這世界是充滿予盾,我們都是活在很大的張力之中,每天為所知的及所不知的絞盡腦汁,不知如何是好, 有時總會覺得應該有一個更高深的意義在其中,使地上發生的事情可以變成有道理。在缺乏神的智慧和啟示的真空內,人是沒有可能找到答案。拉撒路的故事就是個好例子,在耶穌使他從死裡復活的過程中...
五月十九日 - 放手吧!
真正相信神,又信祂的同在的人,跟那些口稱自己是基督徒,卻活在一個無神的環境中的所謂「信徒」是不一樣的。若沒有神的同在,我們便自己保護自己,獨自面對敵人,變成孤立而無助,連所有屬於我們的人、事、物都會成為我們肩上的重擔,把我們壓得透不過氣來,但人往往以為自己擔得起,不容易放手...
五月十八日 - 祂眷顧我
你曾否經歷過孤獨困苦,在最有需要時無人關心,要獨自一人面對困難?掃羅王當時也覺得自己被孤立, 只知道怪責旁邊的人及至親的都離開他,背叛他,不理會他。大衛的離開可能給他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,因他極可能奪去他的王位,又跟他兒子約拿單結盟,去反對他,連服事他的眾臣僕也好像在支持大衛...
五月十七日 - 打開靈眼
這個生來瞎眼的人遇見耶穌之後,不但肉眼能看見,連靈眼也被打開。這個故事的起頭是從一些神學理論的辯論中開始,這個課題是:「這人生來是瞎眼的,是誰犯了罪?是這人呢?是他父母呢?」耶穌的回答使不少人驚訝:「也不是這人犯罪,也不是他父母犯罪,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。」這個人的眼...
五月十六日 - 自由與失控
當人想到自由時,常會聯想到作事沒有限制,可以心想事成。美國立國的基礎也在乎自由平等,可尋求自己的快樂生活,在沒有壓制的環境內找尋自己的夢想。美國人對快樂的定義通常是:有自由去作自己心裡所渴求的事(Freedom to)。 耶穌所講的自由不是自由去作,...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