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二十二日 - 垂聽赦免
神賜所羅門王智慧為禮物使他可按神的律例典章去治理國家,當聖殿落成,在獻殿禮時,他的說話及禱告充分地表示他對聖殿功用的看法是甚麼:神的殿是禱告的殿,百姓上殿是要去禱告,他們的禱告除了敬拜和讚美外就是認罪獻祭求神赦免。當我們敬拜讚美時,神的榮耀及聖潔便會彰顯出來,叫人覺察到自己...
七月二十一日 - 失望的邊緣
很多人都會跟詩人認同他人生的黑夜裡的掙扎,他在患難之日尋求主,在夜間舉手禱告,因為盼望已離他而去,失望及絕望接踵而來,我們可以作甚麼?這個災難不單是個人的,也是家庭國家的困難。詩人如何從不肯受安慰,煩躁不安,沉吟悲傷,心中發昏而變成被安慰,得盼望而去敬拜神,是我們今天要學習...
七月二十日 - 聖殿的根基
所羅門王在選擇聖殿的所在地時,或會回想約櫃的歷史,在士師時代被非利士人擄去,後來大衛王把它從基列耶琳帶回耶路撒冷,其中夾著烏撒被神擊打及俄別以東的家如何被祝福等的往事。後來所羅門王就在耶路撒冷,在耶和華向他父大衛顯現的摩利亞山上,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,也是大衛指定的地方,...
七月十九日 - 付出的喜樂
詩人亞薩告訴我們為甚麼神的同在要臨到地上,透過猶大,神為人所認識;在以色列,祂的名為大;祂揀選撒冷來建立祂的帳幕,也使錫安成為祂的居所,因為在那些祂同在的地方,祂把仇敵打敗,將祂的國度建立在地上,祂要建立祂審判的寶座,又拯救地上一切謙卑的人。這是一個不變的方程式:當神興起設...
七月十八日 - 在患難中的喜樂
我們住在一個充滿罪惡的世界上,所以苦難到處可見。信徒在苦難充盈的世界中,無論罪惡勢力多凌厲,也要用最大的堅忍來面對。魔鬼是用苦難和逼迫來試探人;叫人向神反叛及心硬;但神卻藉著這些苦難來改變我們的性情,使我們有盼望,能靠主喜樂及勝過羞愧。雖然每人都會遇到患難,但各人的反應會造...
七月十七日 - 要組織起來
神的兒女就好像一個軍隊,好像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行列,被稱為神的軍隊;這個神的軍隊在打一場萬世戰爭,代表神的國度跟魔鬼的國度爭戰。軍隊裡需要有軍紀、官階及戰略,不是烏合之眾,每一個戰士都要知道自己的崗位、責任、跟其他人合作,知道在何時作何事,才可以勝過仇敵。故此神的軍隊也要組...
七月十六日 - 褻瀆聖地
教會內我最喜愛的地方就是會眾敬拜的聖所,也是每星期天神兒女聚集歌頌、敬拜及禱告的殿,連小朋友都喜歡進去仰望十字架。這裡是人親近神的地方,也是神同在之處,我們曾見到不少生命在那裡被神改變, 不少婚姻是從那裡的祭壇開始。當你進入聖所時,有沒有感受到那嚴肅莊重的氣氛,這氣氛連周日...
七月十五日 - 親近神真好
詩人有一個解答不到的難題,就是為甚麼義人會受苦和惡人會昌盛, 他嘗試思想這個問題,但得不到完滿的答案,他越想就越嫉妒惡人,為義人抱打不平。其實問題的重點在乎神如何對義人和對惡人,假若惡人有好命,那為甚麼人要行善?他也不用潔淨他的心,也徒然洗手表示無辜。...
七月十四日 - 批判前先受批判
我們都會時常批評及判斷他人, 但若我們沒有先被神判斷,那麼我們對人的批判便很容易陷入反應的罪中,這種反應的罪通常是覺得被得罪或是同情被得罪的人。我們如先去到神面前求問祂的判斷時便不會用自己的判斷,先被判斷才能去判斷別人是詩人已體驗到的。他知道神實在是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,...
七月十三日 - 神的真實
羅馬書一開始便講到神的忿怒, 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,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。神的怒氣是發在那些與祂的位格及屬性有抵觸的人身上,不虔就是把神從他們生命中除去,活在無神狀態之中;不義就是不按照神的道德標準去行事為人,因他們否定神的存在和神的管治,宣佈獨立而不尊重...